[新聞專題]:老人家跌親與骨折

新聞:【醫生話】跌親未必唔小心 扶起老人家忌用蠻力

於2月初《蘋果日報》副刊訪問了醫生如果家中有老人家跌到怎麼辦。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提醒,必須要先檢查四肢,試試抬高手腳,看看有沒有骨折或感到痛楚。扶起老人家時,切忌從正面強行拉扯雙臂。除了上下樓梯或扶手電梯之外,其實老人家最容易於家中仆倒,或者因為半夜起來如廁沒有開燈,因家中環境比較窄,容易發生意外,又或者由於老人家受藥物影響(如:血壓丸、去水丸或心臟藥物)比較容易頭暈,比較容易跌倒。

由於跌倒,本能反應是以雙手先撐地,而有機會造成手腕骨折。藉著這則新聞,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最常見的(手腕)骨折:橈骨末(/遠)端骨折 (Colles’ Fractur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橈骨末端骨折種類非常多,今天這邊主要介紹的是Colles Fracture。它是在一名愛爾蘭外科醫生Abraham Colles 於1814年發表的學術文章後開始廣泛討論。Dr Colles在文章發表了他從研究他病人製定了一套到對骨折模式頗為準確的描述。而Dr Colles描述的骨折主要是針對手掌向外撐,或撞擊點從手掌一方出發而造成的骨折,就如當跌倒時,本能用手掌那方著地般(相反,如果跌倒或撞擊時,是手背先著地或是撞擊點,所造成的骨折稱為Smith’s Fracture)。

要橈骨骨折,通常只要力度適當,即可「一擊即中」!以一般健康的情況來說,橈骨末端的骨質密度本來就很厚。所以,按照臨床及骨科研究顯示,橈骨末端骨折的成因可以有兩種,而分別於兩個年齡層較為明顯。第一個是屬於年輕人,介乎18-25歲。於這年齡層造成傷害的都是源自高速撞擊(high velocity impact),例如:車禍。由於年輕人的骨質密度比較高,需要去令到橈骨末端骨折的力度亦相對大。相反,於另外一個年齡層,60歲或以上的人士,要造成橈骨骨折需要的力度就比較低。由於他們的骨質密度比較低,簡單跌倒都可造成橈骨末端骨折。另外,由於女性在更年期後更易患上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相對地65歲以上的女性有橈骨末端骨折的比率理論上比男性的更高。更有學者研究,以60歲以上的骨質密度來說,只需要從4呎高跌下,則可造成這類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