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於兩個禮拜前,我在Facebook看到一條轉載日本醫學節目的節錄影片。當中講到食得多糖會引致骨骼生銹。影片的示範是在令我200%好奇,於是我就按照影片提及的研究關鍵字搜了一下,想詳細了解研究背後的做法。最後我找了做相關研究的學術文章。
不過,在我細讀之後,發現其實沒有Facebook轉載影片的標題寫得那麼緊張!
影片中引述醫生說近年就算發現骨質密度正常,但越來越多人出現骨折。醫生相信因為骨骼生鏽,導致老化並且骨折。在鏡頭前他們分別以機器向正常骨頭及生銹骨頭施壓,希望測試得到到底多少重量才會令骨頭斷裂。而測試結果為,健康的骨頭可以承受比生銹骨頭兩倍的重量。影片解釋因為正常骨頭有柔韌度,可以彎曲卸力。相反生銹的骨頭就沒有。影片的(中文字幕及配音)轉述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糖分,因為過多的糖分會黏附於骨骼上。
看到這裡,我就對研究報告更感興趣!一讀之下就發現原來研究的背後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研究時的對象為有二型糖尿病人士。糖尿病病患者都有著比較高的骨折風險。按照引述的科學研究,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質密度都處於正常水平。換句話說,單看骨質密度(BMD)是不能斷定糖尿病病患的骨頭質量。由於骨頭容易骨折除了看密度之外,還要理解到底骨頭的質量好不好,才能決定其強韌度(Bone strength)。要看骨頭的強韌性,就很取決於骨膠原(collagen)的表現。
簡單來說,身體裡一般有兩種糖化作用:酵素作用—酵素把糖放於特定位置上並有特別任務,及非酵素糖化,此為不規矩的終極產物。隨著年齡,要清除後者的能力會越來越低,而糖尿病更會加速其發生的步伐。只要糖化後,被糖化的份子的功能就會被影響。因此如果身體囤積這些終極糖化產物,就會令骨骼的膠原蛋白含量減少,繼而令骨頭更易骨折。

另外亦有研究指出,由於因為缺乏胰島素(insulin dysfunctional)的關係繼而引致缺乏維他命B6(vitamin B6 deficiency)。缺乏維他命B6的原因是因為需要以此來處理不規矩的葡萄糖逆生過程(gluconeogenesis,這個新陳代謝代謝過程是指將一些不是碳水化合物的份子調轉合成為葡萄糖)。研究者更引述前人的研究結果指出,同一實驗曾經於雞骨上做過,同樣可以測量到骨頭也是因為缺乏維他命B6而變得易脆,縱使其礦物質含量及密度屬於正常。因此,在文章結尾,作者表示缺乏維他命B6能夠影響骨頭的膠原蛋白交聯(collagen crosslinking)繼而減少膠原蛋白,因此影響骨頭的強韌度。
至於,這種終極產物的來源,真的只需要少糖就OK嗎?可以參考以下圖片:


參考資料:
Poundarik, A. A., Wu, P., Evis, Z., Sroga, G. E., Ural, A., Rubin, M., et al. 2015. A direct role of collagen glycation in bone fracture.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Saito, M, Fuji, K. Mori, Y and Marumo, K. 2006. Role of collagen enzymatic and glycation induced cross-links as a determinant of bone quality in spontaneously diabetic WBN/Kob rats. Osteoporosis Int (2006)17:1514-1523.
Med Partner. 抗糖化飲食有什麼好處?如何執行?專家圖文完整教學
1 thought on “【新聞專題】食得糖多會骨折?”
Comments are closed.